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English
   
文章快速检索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稿约
CJBME论文著作权转让书
科学论文写作要点(附论文摘要写作提示)
综述写作要点(附综述摘要写作提示)
论文模版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更多>>
2019年 38卷 6期
刊出日期:2019-12-20

论著
综述
简讯
特约综述
目录
索引
 
       目录
640 目录
2019 Vol. 38 (6): 640-640 [摘要] ( 268 ) HTML (1 KB)  PDF (271 KB)  ( 64 )
       特约综述
641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刘澄玉, 杨美程, 邸佳楠, 邢彦涛, 李钰雯, 李建清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1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的迅猛发展,动态心电监测近年来朝着可穿戴、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穿戴式心电设备能够实现心电数据的个体化、实时、长程、连续监护,可为智慧医疗新模式提供重要载体和技术手段。回顾穿戴式心电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综述其信号感知和处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和当前代表性的穿戴式心电设备,并对穿戴式心电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进行剖析和展望。
2019 Vol. 38 (6): 641-652 [摘要] ( 1243 ) HTML (1 KB)  PDF (5131 KB)  ( 1620 )
       论著
653 基于中心化自动加权多任务学习的早期轻度认知障碍诊断
成妮娜, 肖小华, 胡火有, 杨鹏, 汪天富, 雷柏英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2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阶段,是治疗AD的最佳时期,因此对MCI的诊断非常重要。多模态数据可以全面分析疾病的状况,有利于疾病的准确诊断,但是现有方法并不能同时有效地分析多个模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无法有效结合功能态数据和结构态数据之间的优势。提出一种中心化自动加权多任务学习方法用于MCI的诊断。该方法可以同时学习不同模态的数据,有效地结合数据之间的优势。首先,分别对功能态数据rs-fMRI和结构态数据DTI构造脑网络;其次,基于多模态数据设计新的多任务特征学习模型,每个任务的重要性和模态之间的平衡关系会被自动学习,包括不同模态间的相似性和特异性,以获得稳定且有识别力的表达特征;最后,将选取的特征输入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分类诊断。实验基于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公共数据库,包括明显记忆问题(SMC)、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MCI)、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MCI)和正常受试者(NC)。所提出的方法对于NC vs SMC、SMC vs EMCI、SMC vs LMCI和EMCI vs LMCI等4种不同类型数据,诊断结果分别为76.67%、79.07%、80.56%和74.29%,与其他传统算法相比,分类准确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有望应用于对早期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分析。
2019 Vol. 38 (6): 653-661 [摘要] ( 408 ) HTML (1 KB)  PDF (6896 KB)  ( 390 )
662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和奇异值分解算法的单通道胎儿心电提取方法
卜朝晖, 周斌, 尹晓晶, 郑政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3
提出一种将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和奇异值分解(SVD)算法相结合的单通道胎儿心电提取方法。首先,建立母体心电的动态模型,利用该模型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或扩展卡尔曼平滑(EKS),从孕妇的单通道腹部信号中估计出母体心电成分,然后与单通道腹部信号相减得到胎儿心电信号的初步估计,随后再利用奇异值分解算法,对初步估计出的胎儿心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以期得到高信噪比的胎儿心电信号。另外,针对胎儿心律不齐的情况,在奇异值分解算法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心电信号重构矩阵构造方法。对合成腹部信号和实际腹部信号(源于DaISy数据库和PhysioNet中的非侵入式胎儿心电数据库,共计49个腹部通道的数据),进行胎儿心电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EKF+SVD或EKS+SVD的算法比单独使用EKF或EKS的算法,提取出的胎儿心电信号的信噪比提高约5 dB,胎儿心电提取的准确性分别达95.60%和95.94%。结合EKF和SVD算法的单通道胎儿心电提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胎儿心电信号的信噪比和提取的准确性,并且适用于母体或胎儿心律不齐的情况。
2019 Vol. 38 (6): 662-671 [摘要] ( 457 ) HTML (1 KB)  PDF (1828 KB)  ( 263 )
672 上肢辅助站立状态下姿态扰动诱发的脑电响应特征
何峰, 张杰, 蒋晟龙, 綦宏志, 徐瑞, 孟琳, 明东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4
探究上肢辅助站立状态下姿态扰动诱发的脑电响应特征,从而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失稳态的识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装置使人体随机侧的上肢支撑力发生快速变化,从而模拟人体在上肢辅助站立状态下的姿态扰动。实验同步采集20名被试64通道脑电、双侧支撑力和双侧前臂腕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姿态扰动事件发生时脑电诱发电位的神经响应特征,以及力学信号和表面肌电的行为学响应特征。在姿态扰动施加后,姿态扰动侧的支撑力在(200.5±15.4)ms的时间内快速减小。与此同时,双侧前臂腕伸肌的表面肌电值均增大,并且姿态扰动侧的表面肌电值更大。姿态扰动施加后诱发出了N1电位,其在FCz导联处幅值最大,其潜伏期为(62.3±5.5) ms,幅值为(15.6±6.1) μV;P2电位的潜伏期为(167.4±12.4) ms,幅值为(5.2±4.5) μV。该研究为通过神经响应过程识别人体的失稳态提供可行性。
2019 Vol. 38 (6): 672-678 [摘要] ( 456 ) HTML (1 KB)  PDF (4178 KB)  ( 323 )
679 基于脑电信号溯源分析的音乐类型对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
李继鹏, 李颖, 张东颖, 冯浩, 尹宁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5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对学习认知活动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无音乐、古典音乐、摇滚音乐等3种背景音乐下,对20名被试记忆单词的脑电实验,采用sLORETA溯源方法对脑电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非参数映射方法(SnPM)对3种溯源结果进行两两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音乐类型下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源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其中,无音乐状态下P300溯源结果主要分布在额叶和左侧大脑的颞叶部分,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状态下P300溯源结果主要分布在额叶和右侧大脑的颞叶部分。对溯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音乐类型下的ERP源电流密度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无音乐和古典音乐两种情形相比,差异主要集中在颞叶;无音乐和摇滚音乐两种情形相比,差异主要集中在颞叶和额叶;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两种情形相比,差异主要集中在额叶和部分枕叶。对行为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音乐状态下被试记忆单词的正确率均值约为91.00%±0.64%,古典音乐状态下约为86.00%±0.45%,摇滚音乐状态下约为80.00%±0.24%。研究结果表明,音乐对大脑产生的刺激,可能会减少大脑用于当前认知加工过程时的资源,降低学习记忆的效率。
2019 Vol. 38 (6): 679-686 [摘要] ( 486 ) HTML (1 KB)  PDF (7936 KB)  ( 171 )
687 基于脑电的意识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评估
白洋, 夏小雨, 王勇, 何江弘, 李小俚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6
近年来,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有效调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但是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和植物状态患者在调控中的临床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脑电活动和脑功能网络,评估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调控,探索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脑调控的潜在机理。共纳入24名意识障碍患者参加rTMS的真假调控实验。在调控前后记录分析64导联脑电信号的相对功率谱能量,相位锁值以及功能网络特征用研究,以评估脑功能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rTMS可以显著调控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Gamma活动:谱能量和功能连接显著增强,这种增强主要发生在前额-中央区以及前额-顶叶部位。基于图论的功能网络分析表明,rTMS可显著降低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功能网络平均路径(1.32±0.31 vs 1.08±0.22),提高网络集聚系数(0.95±0.15 vs 1.12±0.21)和小世界特性(0.76±0.24 vs 1.06±0.32)。研究结果表明,rTMS并不能明显调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电Gamma活动。由于Gamma活动在人类意识和认知活动中至关重要,该研究能为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应用提供潜在的评估方法和理论。
2019 Vol. 38 (6): 687-694 [摘要] ( 522 ) HTML (1 KB)  PDF (1864 KB)  ( 951 )
695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尹宁, 代扬杨, 生晖, 徐桂芝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7
将磁刺激技术、脑电图与传统穴位理论相结合,研究穴位刺激引发的大脑皮层功能网络协同调控过程。利用组独立成分分析、标准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成像,对14名健康被试静息态、磁刺激内关穴的脑电信号进行反演,确定脑网络节点。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和互相关方法,计算α频段功率谱间的互相关系数,基于t检验、错误发现率,校正(FDR)构建脑网络连接边(P<0.05, FDR校正),并对脑皮层功能连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刺激时与运动相关脑区节点的功能连接减少22.9%,与情绪、记忆相关脑区节点的功能连接增多93.8%,位于额叶和颞叶节点的功能连接增多21.2%。磁刺激内关穴引起的脑皮层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与穴位自身功能相吻合,为揭示穴位调控机理提供新线索。
2019 Vol. 38 (6): 695-701 [摘要] ( 374 ) HTML (1 KB)  PDF (2068 KB)  ( 289 )
702 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风险预测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张钦, 郭圣文, 梁馨苓, 陈源汉, 吴燕华, 付蕾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8
急性肾损伤(AKI) 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建立预测模型,对AKI进行预测,并分析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对具有AKI潜在风险患者进行及时干预。选择住院2~14 d的90 780位受试者(其中,AKI患者7 983名,non-AKI患者82 797名,按4∶1划分训练集和独立测试集),收集其住院期间的生化指标、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信息,以及入院科室、合并症情况、住院时间等其他临床信息,分别应用逻辑回归、随机森林、LightGBM等3种机器学习模型,经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训练后,对独立测试集在24 h后是否发生AKI进行预测;并根据受试者特性工作曲线下的面积(AUC)以及召回率和准确率的调和F1值,评估与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LightGBM模型最优,其F1、AUC、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00、0.871、0.755和0.987。影响AKI发生的重要因素有:一是一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已住院天数、入院科室;二是检验结果,包括首检肌酐值、血液中的钠、钾、氯、尿酸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三是药物,包括抗感染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症药物、利尿药或脱水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造影剂、ACEI/ARB类降压药,以及用药种类,药物治疗天数;四是合并症,如中重度肾病。利用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在24 h内有效地预测AKI的发生风险,揭示影响AKI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住院患者的合理有效治疗、AKI风险人群的及时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2019 Vol. 38 (6): 702-710 [摘要] ( 393 ) HTML (1 KB)  PDF (1162 KB)  ( 554 )
711 基于多模态MRI图像的耳软骨模型构建
刘晓芳, 赵成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09
构建高保真的耳软骨支架一直是耳廓再造的研究核心。传统成像方法对耳软骨和周围组织的区分度较低,为探究可用于耳软骨成像的MRI扫描序列,为耳软骨3D生物打印提供高精度模型,提出超短回波时间(UTE)成像和3D_T2成像序列相结合的扫描方案。实验共收集40位健康志愿者单侧外耳廓数据。首先,两位有经验的评估者分别根据UTE图像逐层勾勒出耳软骨大致形状,并根据3D_T2图像进一步去除耳垂等其他组织,以此构建耳软骨模型。每名评估者独立重复3次。然后,分析评估者内和评估者间耳软骨分割结果的体积(Cg.V)、表面积(Cg.S)和厚度(Cg.Th)的相关性, 以评价不同评估者是否可以定义相同的感兴趣区域。结果显示,评估者内手动分割结果的精度误差分别为:Cg.V≤3.05%,Cg.S≤1.80%,Cg.Th≤3.43%,评估者间分别为:Cg.V=2.39%,Cg.S=3.75%,Cg.Th=3.37%;Cg.V、Cg.S和Cg.Th的组内相关性分别高于0.95、0.97、0.77,组间相关性分别为0.97、0.89和0.69;Dice相似性系数(DSC)均高于80%。这表明,超短回波时间和3D_T2成像序列结合能够表征耳软骨的形态学差异,是适合耳廓再造研究的扫描方案,可为3D生物打印提供高精度的耳软骨模型。
2019 Vol. 38 (6): 711-718 [摘要] ( 416 ) HTML (1 KB)  PDF (4730 KB)  ( 378 )
719 微流控法低温保护剂添加及去除线型优化研究
周新丽, 杜羽琨, 衣星越, 戴建军, 张德福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10
在卵母细胞低温保存过程中,低温保护剂的添加与去除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近年来微流控芯片被用于低温保护剂的添加及去除,而不同线型添加和去除低温保护剂会影响卵母细胞存活率及体外发育情况。利用以微流控芯片为中心的微混合系统,分别设计线性加载和去除保护剂的方案,并以分段线性衍生出凸型、凹型保护剂加载和去除方案,最终用上述方案共组合出9种添加-去除联用方案,研究不同线型添加-去除保护剂对卵母细胞存活率及体外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型添加-凸型去除联用方案下,猪MII期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及桑椹胚率达到97.22%、46.03%,均显著优于其他添加-去除方法(P<0.05);低温保护剂添加及去除过程中,连续性添加及去除方案间具有一定的匹配关系,这将为优化微流控法连续性添加-去除低温保护剂方案提供新思路。
2019 Vol. 38 (6): 719-725 [摘要] ( 348 ) HTML (1 KB)  PDF (3176 KB)  ( 210 )
726 3D生物打印的肝结构体植入兔纤维化肝的研究
唐靓, 罗涛, 杨亚冬, 杨耿, 徐怡朦, 张文元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11
通过将三维(3D)生物打印的类肝水凝胶结构体,经肝表面贴覆法植入纤维化肝兔模型,探讨改善肝纤维化以及形成类肝组织结构的可行性。采用兔离体肝脏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兔原代肝细胞,并采用四氯化碳(CC14)皮下注射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选取30只肝纤维化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3D生物打印兔肝细胞-海藻酸钠-明胶3D水凝胶网格状结构体片段,经肝表面贴覆法植入兔纤维化肝,为实验组。植入16 d后,检测兔肝功能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以及类肝组织结构形成情况。按照设计的参数,打印出含有兔原代肝细胞的网格状水凝胶结构体。通过LIVE/DEAD双荧光染色观察,打印后肝结构体的细胞存活率为82%±3%。兔肝细胞水凝胶支架体内植入16天后,可见每个植入物的大部分支架材料尚未降解,未降解的植入物与肝脏贴合紧密,融合生长。通过检测兔肝功能生化指标及植入物之下的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组兔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ALT(90.26±13.05)U/L,AST(75.37±13.45)U/L,γGT(16.62±6.72)U/L,ALB(32.48±4.43)g/L,与对照组、假手术组之间比较均P>0.05。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的肝纤维化程度病理学检查评分结果分别为2.95±0.50、3.11±0.58、3.02±0.62,各组之间比较均P>0.05。兔肝细胞-3D水凝胶支架的植入,使肝功能生化指标及兔肝脏纤维化程度稍有改善,但各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植入物中肝细胞均匀分布,未见细胞变性及死亡,可形成类肝组织结构。3D生物打印的肝结构体具有再造肝样组织片段和实现部分肝功能的潜力,将在基础医学和临床之间搭建桥梁,为肝脏再生打下基础。
2019 Vol. 38 (6): 726-732 [摘要] ( 361 ) HTML (1 KB)  PDF (12114 KB)  ( 135 )
733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郑晓冰, 周建业, 王德, 戴泽辉, 郭宝华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12
为从化学角度探索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使用5种含有单宁酸不同特征基团的模式分子,分别对戊二醛固定后的牛颈静脉带瓣血管进行交联处理。体内实验采用20只SD大鼠皮下植入处理后的带瓣血管,21和60 d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钙化效果,用Masson和EVG染色测定交联程度。体外采用热稳定性和酶解实验检测交联程度,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带瓣血管化学结构的变化,推测单宁酸与带瓣血管交联作用的类型;进一步在确定交联类型的体系中加入系列浓度梯度(0.1、0.3、0.5、1 M)的尿素,对交联类型使用同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含多酚羟基的单宁酸组带瓣血管交联程度最高,21和60 d钙含量分别为2.25、8.26 mg/g,抗钙化能力最优(P<0.0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中,单宁酸组带瓣血管有氢键生成。浓度梯度尿素实验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组织交联程度下降(P<0.05),60 d时单宁酸组钙含量为8.10 mg/g,远低于加入0.1 M尿素组的16.83 mg/g和0.5 M尿素组的50.76 mg/g(P < 0.001)。研究表明,单宁酸对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交联作用是由其所含的多酚羟基与组织中蛋白质基团间通过氢键而产生的,为进一步优化单宁酸抗钙化处理流程提供依据。
2019 Vol. 38 (6): 733-741 [摘要] ( 382 ) HTML (1 KB)  PDF (19549 KB)  ( 178 )
       综述
742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王萌亚, 王仲朋, 陈龙, 万柏坤, 顾晓松, 明东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13
脑卒中(stroke)是脑区突发血管病变引起局部功能障碍的综合病症,亦是全世界第一致残类恶性神经系统疾病。运动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起十分重要作用,其关键在于通过肢体运动,诱发促进脑区受害神经组织产生可塑性改变,以实现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恢复。但传统的被动重复训练无法调动患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严重影响康复效果。近年来兴起基于运动想象脑-机接口(MI-BCI)的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模式,可由患者的主观运动意图内源性地驱动相应脑区神经来产生可塑性变化,通过大脑神经功能重组来促进肢体运动康复。评述本体感觉、视觉反馈等不同运动神经反馈模式在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讨论目前MI-BCI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并预期未来的发展前景。
2019 Vol. 38 (6): 742-752 [摘要] ( 511 ) HTML (1 KB)  PDF (7692 KB)  ( 169 )
753 组织工程材料在修复心肌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思敏, 谢国平, 高亚男, 战海鹤, 吴琳华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14
心肌梗死(MI)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中,心肌组织缺乏自我修复能力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手段无法恢复MI后病灶的心脏功能。心肌组织工程是修复受损心肌组织的重要潜在途径,组织工程材料可用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生长因子(VEGF、IL-7等)的递送以及模拟细胞外基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包括支架材料、干细胞及生长因子等递送修复心肌,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对近年来心肌组织工程材料作为递送载体修复受损心肌的不同应用形式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心脏补片、可注射水凝胶、三维多孔支架、心脏芯片和聚合物微胶囊等热点研究内容,并对组织工程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
2019 Vol. 38 (6): 753-758 [摘要] ( 461 ) HTML (1 KB)  PDF (792 KB)  ( 764 )
       简讯
759 基于动态贝叶斯估计的疲劳驾驶识别研究
付荣荣, 田永胜, 王世超, 王琳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15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行有效识别,通过无线测量设备采集6名长途客车驾驶员的脑电、肌电和呼吸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当下时刻的上下文信息(睡眠质量、驾驶条件、生理节律),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建立3层隐马尔可夫模型,从而实现对疲劳驾驶的动态估计。从两种不同情况出发,估计驾驶过程中不同时刻驾驶员疲劳的概率。基于贝叶斯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主观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达到了0.87,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识别。
2019 Vol. 38 (6): 759-763 [摘要] ( 472 ) HTML (1 KB)  PDF (3660 KB)  ( 349 )
764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熊慧, 戚海龙, 刘近贞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19.06.016
经颅磁刺激信号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在传输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随机噪声的影响。为有效地滤除这些噪声,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的滤波算法。首先,通过含噪信号来构造协方差矩阵,对其进行特征分解获取特征值,接着设置阈值,并利用特征值的贡献率来估计噪声方差;将最大信噪比作为约束条件,对不同信号幅值下噪声与拉格朗日因子的关系进行仿真,拟合出自适应拉格朗日因子公式。然后,将5 mV的随机脉冲干扰和-10、-5和5 dB的白噪声分别加入到幅值为10 mV仿真信号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子空间法使信噪比指标提高16%,使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分别降低26%和25%。所提出的子空间法能够有效地滤除刺激信号中的随机噪声和脉冲干扰,去噪波形平滑且与原始信号最为接近。
2019 Vol. 38 (6): 764-768 [摘要] ( 339 ) HTML (1 KB)  PDF (1087 KB)  ( 248 )
       索引
769 总目次索引
2019 Vol. 38 (6): 769-769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487 KB)  ( 19 )
770 作者索引
2019 Vol. 38 (6): 770-770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422 KB)  ( 20 )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