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文章快速检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1, Vol. 40 Issue (1): 124-128    DOI: 10.3969/j.issn.0258-8021.2021.01.14
  简讯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激光消融生物软组织热效应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刘珂舟1#*, 欧泽世1, 许科帝2, 白瑞良3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杭州 310018)
2(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杭州 310027)
3(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杭州 310027)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on Thermal Effects of Laser Ablation for Biological Soft Tissue
Liu Kezhou1#*, Ou Zeshi1, Xu Kedi2, Bai Ruiliang3
1(School of Automatio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Qiushi Academy for Advanced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3(Zhejiang University Interdisciplinary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全文: PDF (2586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针对激光消融中的关键参数(功率、时间、流速)与消融参数(长短轴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行离体组织热效应定量分析,为激光消融手术设备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指导。选取新鲜猪肝,采用激光生成器(980 nm)和水冷设备,在不同输出功率(0.5、3.0、5.0、7.0、10.0、12.0、15.0 W)和不同时间(0~200 s)下进行消融,确定最佳的消融功率范围和安全消融边界。之后重复消融过程使用功率(10.0、12.0、15.0 W)和不同的时间(1、2、3 min),根据消融组织的冷冻切片,通过k邻近算法量化图像信息,并利用Origin软件进行拟合,定量研究输出功率、时间与热损伤区域长短轴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激光消融的核心温度提升迅速,对于消融范围的控制能力强。图像分割算法对消融结果图有良好的量化效果,可有效获取消融的长短轴数据。建立长轴、短轴和体积关于激光器功率和消融时间的数学模型,验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通过激光器功率和消融时间有效估计有效消融体积,模型平均误差率在4%~10%,消融体积精度为0.2 cm。研究结果可以为激光消融在临床治疗和激光器性能验证上提供参考。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刘珂舟
欧泽世
许科帝
白瑞良
关键词 激光消融组织热效应定量分析体积模型    
Key wordslaser ablation    tissue thermal effect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ume model
收稿日期: 2020-02-16     
PACS:  R318  
基金资助: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2014C03017)
通讯作者: *E-mail:liukezhou@hdu.edu.cn   
作者简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
引用本文:   
刘珂舟, 欧泽世, 许科帝, 白瑞良. 激光消融生物软组织热效应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1, 40(1): 124-128.
Liu Kezhou, Ou Zeshi, Xu Kedi, Bai Ruiliang.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on Thermal Effects of Laser Ablation for Biological Soft Tissue.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1, 40(1): 124-128.
链接本文:  
http://cjbme.csbme.org/CN/10.3969/j.issn.0258-8021.2021.01.14     或     http://cjbme.csbme.org/CN/Y2021/V40/I1/124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